郑州市红十字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 新闻动态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妻子深情追随丈夫,双双捐献遗体 黑龙江籍金婚夫妇在河南完成最后的奉献 老人的儿子表态将来也要捐献遗体

2025-07-02 15:13

来源:遗体器官捐献办


蔡峻虎先生、赵青竹女士金婚合影 


6月27日,载着赵青竹女士遗体的车辆缓缓驶入河南中医药大学,在这里,黑龙江籍金婚夫妇蔡峻虎、赵青竹,以特殊的方式“重逢”——


按照生前约定,2023年11月离世的82岁老人蔡峻虎,与2025年6月追随而去的妻子赵青竹,百年之后都捐献了遗体,共同成为“大体老师”。


他们平凡又伟大的选择,让多位医学生为之动容,而孩子们那句“将来,肯定是跟着老爸老妈的步伐走”,让这份跨越生死的爱有了更深的回响。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遗体捐献“执念”


“我父亲是一位特别纯粹的共产党员,光明磊落,心怀大爱。”大儿子蔡江涛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早在2012年,父母身体还算硬朗时,就双双约定在生命走到尽头时,把遗体捐献给医学教学事业。


据家人介绍,蔡峻虎1942年1月19日出生,祖籍山西运城,天资聪慧,1961年考入太原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投身到火热的建设大潮中。凭借着出众的专业水平,他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主导参与了众多基建工程的设计、绘图及预算编制工作。


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蔡峻虎几乎天天加班,勤勤恳恳,精益求精,有些分外的活儿别人做不了,他也会不辞辛苦帮忙。有一次,旁边林场的领导过意不去,派人给他送一个装有千元酬金的牛皮纸袋,当时,他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这算是一笔巨款。


“我爸发现后,赶忙从楼上叫住马上走出院子的来人,打开窗户,把钱扔了下去……”时隔多年,蔡江涛更加懂得父亲说“我晚上能踏踏实实睡好觉”的坦荡。



蔡峻虎在黑龙江省工作期间荣获多项荣誉 


在黑龙江省工作期间,蔡峻虎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省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受邀在全省进行先进人物事迹巡回演讲,还参加过全国建设者大会。


“百年之后,我也要捐献遗体器官。” 1997年2月,一代伟人邓小平身后捐献眼角膜的新闻,让蔡峻虎很受触动。深思过后,他把心中的想法告诉爱人和孩子,却遭到了一致反对。他不甘心,提前写下遗嘱再三叮嘱此事。


2003年,蔡江涛到濮阳打拼,开了一家豆腐坊。退休后的蔡峻虎、赵青竹过来给儿子帮忙,之后便一直在濮阳居住。


居住地变了,蔡峻虎打算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并未改变,经过多次沟通解释,终于说服爱人和孩子支持他。 2012年4月9日,蔡峻虎和爱人一同到濮阳市红十字会,共同填写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愿意在生命的尽头捐出自己所有能用的器官,将遗体用于医学教学。


签署捐献书后,蔡峻虎以红十字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器官捐献宣传活动,助力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2014年8月,他在濮阳市召开的人体器官捐献万人签名动员大会上疾呼:“我们要相信科学,正确对待生老病死。”“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2023年11月26日,蔡峻虎因突发心梗猝然离世。家人遵照其遗愿,举行简单的告别仪式后,通过郑州市红十字会、濮阳市红十字会办理相关手续,将蔡峻虎的遗体送往河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大体老师”。



两位老人无偿捐献遗体的荣誉证书


妻子追随丈夫亦成大体老师


在孩子们看来,父母双双约定百年之后捐献遗体,对父亲而言,是格局和使命使然,对母亲而言,则是对丈夫的爱意和深情使然。


赵青竹生于1949年,她出身贫寒,年少时以聪慧好学、有戏曲天赋闻名乡里。虽因家境所限未能完成学业,但她始终心怀热爱,自强不息。


与蔡峻虎结为连理后,赵青竹作为家庭妇女,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在东北艰苦环境中,将三个孩子培养成才。孩子们成家立业后,她不甘享乐,曾辗转温州创业奋斗,后和丈夫一起迁居到濮阳,和大儿子一起生活。



夫妻俩感情一直很好


“我父亲目前感情非常好,相濡以沫,是很多人羡慕的金婚夫妻。在捐献遗体这件事上,我妈绝对是受我爸的影响,追随他,可以说是‘夫唱妇随’。”蔡江涛说,父亲走后,母亲不止一次跟他和妻子磨叨:“我要找你爸去,我要找你爸去。”


有一次,赵青竹老人不慎摔倒,身体每况愈下,2025年6月与世长辞。



工作人员为家属颁发老人无偿捐献遗体的荣誉证书


6月27日,在濮阳市龙乡陵园——在2023年11月送别蔡峻虎先生的老地方,众亲友参加赵青竹女士的遗体告别仪式。亲人再一次忍着悲痛,帮她完成遗愿,通过红十字会将其遗体无偿捐献给河南中医药大学,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事业。在遗体捐献荣誉证书颁发的那一刻,亲友们的泪水再次滑落。哀痛中,他们亦读懂了两位老人的心意:生命虽终,但奉献与爱将永远流淌。


赵青竹女士的遗体运抵河南中医药大学时,相关院领导、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多位医学生代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到校门口迎接。


这,也是赵青竹女士最后一次追随丈夫的脚步,在这医学殿堂与此生挚爱的蔡峻虎先生“重逢”。



夫妻俩生前合影


老人的儿子表态将来也要捐献遗体


“两位可敬的老人完成了生前约定,双双把遗体捐献给医学教学事业,完成生命最后的奉献,传递着温暖和希望。”郑州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风雨同舟数十载的伴侣,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展现了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河南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蔡峻虎先生与赵青竹女士,先后以遗体捐献完成了生命的圆满闭环,他们的大爱故事,将化作医学教育殿堂中的永恒星光,为这个世界增添温暖与希望;他们的名字,也将写在医学进步的阶梯上,为未来的健康守护者铺就道路。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告别厅,多位医学生默哀致敬后,表达着对逝者的缅怀和敬意:“两位老人以这种方式延续生命的价值,让我们深刻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长度,更在于深度和宽度。他们的大爱善举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医学之路。”


“当我们踏入医学的殿堂,就深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八个字的分量。”说起两位可敬的老人,一位医学生神情庄重,由衷感恩,,“感谢每一位‘大体老师’‘无言良师’,我们会怀着敬畏之心,仔细钻研,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优秀的医生,去拯救更多的生命,传承这份无私伟大的爱。”


”我们哥几个也算是孝顺吧,满足了我父亲母亲遗体捐献的心愿。将来,我们哥几个也同样都把遗体捐出去,肯定是跟着我老爸老妈的步伐走。“蔡江涛告诉记者,“父母的选择深刻影响了家人,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和弟弟蔡林涛、蔡玉涛也决定加入捐献遗体器官的爱心行列,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再添把柴、加把力。



全家福 


他记得,父亲生前常说做人不能只顾小家,要有大爱,也特别敬佩父亲认准一件事后,就铆足劲儿干好,比如,成为红十字志愿者后,为加强与青年人的联系和沟通,当时已年过七旬的他主动学习上网,开通QQ、微信,在网上发表文章30多篇,大力宣传人体器官捐献。


“我父亲说: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有生就有死,如花开花落,在离开人世后还能为人类作点贡献,那就是我最后的快乐。”蔡江涛说,父亲这番话,影响了母亲,影响了全家,相信也会影响更多人。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浏览器 郑州市红十字会地址:郑州市互助路73号院3号楼 0371-67170800 版权所有©郑州市红十字会 网站标识码:4101000065 豫ICP备1903813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585号 技术支持: 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