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红十字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 新闻动态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双份微光 同日点亮 ——郑州两名“80后”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5-07-03 15:13

来源:捐献服务和应急救护培训中心

2025年6月,来自郑州的证券从业者李鹏坤和自由职业者马麒同时走进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分别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给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成为郑州市第533、534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图片1.png

 

郑州市第533、534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鹏坤(左)和马麒(右)

 

15年的等待兑现生命承诺

 

图片2.png

 

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右)为李鹏坤颁发荣誉证书

 

“80后”的李鹏坤是中航证券的一名地区营业部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热爱生活、热衷公益的爱心青年。李鹏坤的公益之旅始于2008年,当时正在上大学的他完成了人生首次无偿献血。“年轻健康,力所能及帮助他人,何乐不为?”自此,献血成为他坚持十七年的习惯,截至目前,他累计献血10次,总量2200毫升。


2010年1月16日,李鹏坤在一次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工作人员说多留一份血样入库,在未来就可能有机会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当场签署入库同意书,血样正式存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随时待命的“生命希望”。


2025年初,郑州市红十字会的一通电话带来期盼已久的消息——与患者配型成功!“等了十五年,这一天终于来了。”李鹏坤坦言感受复杂:“一方面入库时就为了这一天到来,现在终于能够兑现承诺帮助别人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有一个患者正在与白血病做抗争。”


配型成功后,为了让身体有更好的状态,他立即调整生活习惯,积极为捐献做好准备,严格戒酒、保证睡眠、制定健康食谱,并保持每周3次有氧锻炼,并向家人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家人也从最初担忧转为全力支持。


采集过程平稳顺利,看着成功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悬液,李鹏坤欣慰地说:“十五年前存入的血样,今天终于转化为救治生命的机会,这正是当初入库时希望实现的价值。”完成捐献后他对受捐者送上祝福:“愿你重获新生后,更懂得珍惜生命的每一刻,以更大的善意回馈社会。”


 图片3.png

 

在领导同事的陪同下,李鹏坤顺利完成捐献

 

“入库时只想着能救人一命”

 

“80后”的马麒是一位有着深厚公益情怀的普通市民。他的爱心之旅始于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红十字血液中心,自此,献血成为了他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坚持。十余年来,他定期去无偿献血,将奉献爱心内化为一种习惯,累计献血15次,献血量达6000mL。


谈及入库的初衷,马麒清晰地记得那是2022年初,在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血小板捐献时,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了解到捐献方式和捐献血小板类似,而且能实实在在地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当下就决定入库。”抱着“多一份登记,患者就多一分希望”的朴素信念,马麒毫不犹豫地签下入库同意书,并留下了8ml的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命运的奇妙连接在2025年4月春悄然发生,马麒接到了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当时真的很惊讶!毕竟匹配成功的概率很低,但更多的是激动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幸运感。”马麒坦言,能在茫茫人海中与一位陌生的生命以这种方式结缘,让他深感珍惜,“有机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帮助别人延续生命,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在后续的日子里,马麒全力配合,高效完成了高分辨血样配型检测和严格的捐献前体检。捐献当天,看着血液在循环管路中流动,马麒心情平静而坚定。顺利完成捐献后,他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坚持了十多年的无偿献血,还是今天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都是我们普通人能够参与的、非常有价值的公益行动。直接关系到生命,意义非凡!”

 

图片4.png

 

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晓煜(中)、管城区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高亚南(右)一同来到现场看望慰问马麒

 

(文图  罗大雄)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浏览器 郑州市红十字会地址:郑州市互助路73号院3号楼 0371-67170800 版权所有©郑州市红十字会 网站标识码:4101000065 豫ICP备1903813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585号 技术支持: 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